2019年7月26日至8月1日,武汉大学博闻“墙志”,测绘心与家国情暑期实践队前往了南京市,参观考察了南京明城墙的保存现状,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的保护措施以及市民对城墙的了解程度和开发保护意愿等,并站在测绘人的角度了解了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如何为城市规划建设服务。在自我认知提升的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实践成果能帮助更多心系家国的有志青年在未来的岗位选择中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尽力之处。
7月27日,在26日抵达并安顿下来之后,我们抵达南京第一站——南京大学,分成四个小分队在南京大学发放并回收了我们准备好的调查问卷。通过后期对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发现南京的常住居民和非常住居民对南京明城墙的具体知识了解都不是很多,多数人认为南京城墙保留得较为完整,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城墙应该保护重于开发,而对于城墙现阶段的具体保护措施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或仅了解一点。结果可知,不管是对游客还是南京市民,城墙的知识和保护措施的普及周知工作都应该选择更加有效的方式持续进行。
7月28日,收集了众多资料之后的我们终于来到了明城墙的中华门。我们迈上又砖块砌成的石梯来到了南京明长城展览介绍区,通过展览的介绍,我们对城墙的历史、现状、保护和未来的发展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
参观完展览后,我们来到了城墙顶端,明城墙主体部分尽收眼底。由于天气炎热,我们决定搭乘城墙顶端的景观车,从中华门出发游览城墙。沿途我们发现城墙顶部城砖风化脱落严重,部分城砖大块脱落。但是城墙主体保护完好。
在城墙顶部游览过程中,城墙中部有一个历史展览区,其中主要介绍了一些关于明朝的历史,短暂逗留后,我们继续前进。当经过老东门时,我们停了下来。通过司机师傅及我们亲眼所见,我们了解到“老门东”,因地处中华门城墙以东故称“门东”。这里可以喝星巴克,听德云社相声,还可以探访中国女状元的府宅。曲曲折折的老街巷纵横交错,两边大量的古宅鳞次栉比。老门东有很多中西式餐馆,也有特色商店,很多小巷也是人来人往,是比较繁华的一条街。
通过对明城墙的参观,实地的走访在我们面前铺展开明城墙厚重的文化历史的画卷让我们博闻“墙志”。同时,那雄伟恢弘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古城墙不仅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冲击更带给我们心灵上的触动-感慨古人的智慧,为世界第一大古城墙而自豪,为测绘人在以明城墙为代表的古文物中贡献出自己力量而自豪。
7月29日,我们在提前联系预约之后来到了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在聆听了规划院相关工作人员开设的讲座之后,我们了解到了南京古城在近几十年来几次规划建设的重点及变化,1984年版规划的高起点,1994年版在保护体系方面的全面创新,初步形成南京名城的保护体系,2002年版进一步完善保护体系,2017年版保护体系的确定到保护措施的要求以及文化彰显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南京老城传统建筑,特色街道,传统林荫道的保护工作。在不同版本的城区规划建设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在保护中开发的根本理念,也了解到如果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活动需要用到古迹地区的开发建设需要如何向国家申请的流程。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专业人士为我们解答了南京城墙等古迹现在的具体保护措施,包括游客限流和定期不定期的专业团队的维护修缮工作;我们所学习的测绘专业在勘察方面为城市规划提供数据资料;从城市规划方面,城市发展如果与古遗址保护发生冲突时一定以保护为前提的原则;南京明城墙的中华门以藏兵洞代表的宣传活动已经成为南京市的一个特色名片;以及在现在和未来,南京明城墙正在进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从系统又专业的角度了解到城墙保护和城市规划工作的进行。
7月30日,我们顶着炎炎烈日访问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有幸请到段总和朱师兄为我们介绍公司的日常工作,测绘的实际运用以及南京城墙的保护中运用到的测绘技术。
段总表示,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因其位于南京市这个特殊的城市,测绘工作更加灵活多变,与其他研究院、设计院多有合作与交流。在南京城墙的保护中,他们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全线人防探查、三维建模还原周边环境、采集数据后向相关部门提供所需信息。段总还介绍了公司的智能监测方案,其中包括几项应用技术:移动式激光三维扫描技术、综合物探技术和利用云平台进行数据共享。
随后,武大毕业并在这所公司就业的朱师兄为我们详细讲解测绘技术:SAR/InSAR工程应用技术。朱师兄为我们讲解了这项技术的原理、特性、应用领域及此技术产业化应用前景,为便于理解,朱师兄还介绍了技术应用的相关案例:城市绿地变化监测、海洋灾害监测和城市地表沉降监测等。
听了两位的讲解,我们对于测绘在南京城墙保护中的技术支持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晓了目前市场测绘行业具体的工作情况,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看到了测绘行业的走向和趋势,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自我提升起到指导作用。
最后,公司的张女士热情地接待我们,带我们参观了公司的工作室:地图制图部门、系统开发部门等。我们简单了解了一个项目的完成过程和所需技术,对于测绘人员在一项工程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深化了我们的学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