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4日,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吴门览古”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戴昀老师的指导下,前往苏州“吴门人家”饮食文化研究中心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就职于“吴门人家”的叶先生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且为我们介绍了“吴门人家”从创办至今的历程。在赞叹一路而来的艰辛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 “吴门人家”在饮食文化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
热情讲解的叶先生
片刻休息之后,我们开始了此行的主要目的:对“吴门人家”的创建人沙女士的采访。
沙女士年近古稀,从事饮食文化研究工作业已十余年,成功复原了很多古代宫廷美食的制作技艺,为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接受采访的沙女士
沙女士认为,文化的传承要与时俱进,采取商业发展结合文化的传承的方式,可以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紧跟时代的步伐。沙女士曾几赴故宫博物馆查阅资料,随后在苏州成立饮食文化研究中心,并且通过附属的餐馆将古老的苏式菜肴展示出来,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钓鱼岛纷争时期,沙女士还原康熙皇帝册封琉球王时所摆出的“册封宴”,有力证明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成功的通过对苏州宫廷饮食文化的研究,展示出了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我们领悟到,要想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下去,就要挖掘他的现世价值,使其与时俱进。如果只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锁在笼子里保护、供人观赏,只会加速它的消亡。
通过与沙女士的探讨,实践队员们得出了以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
一、设立研究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原失传的技艺。同时结合商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成果推广出去,实现其现世价值;再次,在研究机构中招收学生,传授技艺。通过这样将研究、商业、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仅靠一人之力是很难实现的,我们需要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尤其是政府能有相关保护政策,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访谈结束后,沙女士向实践队员们赠送了自己所撰写的书籍,并与实践队员们进行了合影。
实践队员们与沙女士合影
通过此次的实践考察,我们了解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艰辛,同时也通过讨论得出了有效的保护方法,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