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的心情是什么颜色?是苍茫如雪如霰的白,还是冻土之下孕育的盎然春色?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何剑超老师和兼职辅导员赵晓岚老师的指导下,化院心协开办“分子心情”系列活动。在这里,我们希望关注化学院每一个“小分子”的心情,关注大家在课堂内外的感受,关注那些似为细枝末节却又影响深重的组成你我生活的“小事”。
2月27日晚上,第一期“分子心情”活动在化西115室举办,活动的主题为“‘化’冰消霰,情绪漫谈”,旨在通过轻松自由、温馨快乐的氛围营造,引导同学们识别并分享自己的情绪,用学院饱满的热情迎接同学们节后归“珈”,让暖暖情意驱散雪天严寒。
活动开始前,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活动室,在赵晓岚老师的热情欢迎和有序安排下,同学们三两合作,有的在卡片上书写活动主题,有的在卡片上随意涂鸦,还有的将气球吹起、把彩带粘贴在墙上。同学们之间没有正式的自我介绍,却在协作中自然地熟络了起来,合作完成了现场环境的布置。活动似乎没有正式开始,但其实早已悄然开启。
现场布置完毕,活动正式开始。主持人赵晓岚老师首先向大家解释“分子心情”的意旨,介绍了活动的主题和环节。“关注化学院每一个小分子的心情,在分享中共同成长”,这是一个宏大而难以周全实现的口号,但也是老师们最朴素的愿望。
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赵晓岚老师给大家分发情绪卡片,她请每个人思考自己最经常表达和最不经常表达的情绪,并选出对应的情绪卡片。大家细细回顾,安静思考。一开始,没有同学主动发言分享,赵老师便分享了她自己的两种情绪,当大家意识到这并不是严肃的课堂发言,而是真诚的表达、随意的漫谈之后,主动举手的同学多了起来。“焦虑”“快乐”“自信””“紧张”“真诚”“自豪”等等词语成为了大家讲述的中心,这些词语带出了友情、家庭、自我发展等话题,话题之下是同学们大学以来、中学阶段,甚至小学的故事。大家在故事中共情,也在分享中收获接纳与处理情绪的方法。
参与活动的十一名同学轮流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大家互相交流和探讨、为彼此鼓掌点赞、讲述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感受、评论各自视角下的对方,现场不时传出欢声笑语。真诚的分享下,不觉时间流逝,这一环节结束已是一个多小时之后了。
接下来是制作花灯的环节。在卢思怡同学的讲解下,大家学会了花灯制作的方法。他们用具象的图案表达抽象的情绪,丰富而有趣。
活动不知不觉结束,大家带着轻松的心情回到了各自的生活中。同学们在活动中展示了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在讨论中进一步认识他人、了解自己,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