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党员读经典】第四期

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五章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21年05月31日 19:50   点击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更好地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历史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举办“阅读红色经典、致敬百年征程”系列读书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本次读书会共分七期,以分组阅读的形式进行。阅读书目如下:

第一期:《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第二期:《共产党宣言》

第三期:《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反杜林论》节选

第四期: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五章

第五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第六期: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第七期: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选篇理由:

《国家与革命》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它集中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歪曲,同时以俄国革命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和上层建筑学说,尤其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列宁在书中阐述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不仅教育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劳动群众,为他们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也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支部结合本国个体实际解决本国的革命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十月革命后,列宁总结俄国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国家与革命》一书中的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国家与革命》中的许多重要思想,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主要内容:

《国家与革命》第五章“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包含四个部分,由马克思如何提出国家消亡问题入手,依据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阐述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里民主的形态的改变及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因而只能消灭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不平等,不能消灭按劳分配中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国家正在消亡,但还没有完全消亡。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部分,列宁指出国家完全消亡的经济基础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批判资产阶级庸人对共产主义理论的污蔑,辨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差别和联系,提出要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为国家消亡创造条件。


小组讨论:

历史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第四小组于2021年5月21日举办了第四期“党员读经典”读书会活动,小组成员或围绕话题进行探讨、或依据文本自主发言,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首先,小组长史雅桢同志带领大家了解《国家与革命》一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创作背景,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环境与理论土壤。李国媛同志概括了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及论述逻辑,以及对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认识。

接下来,围绕“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区别与联系”的话题,崔庆圆同志谈到,共产主义初级阶段还带有旧社会的痕迹,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不高,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而随着共产主义的逐步深入实现,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将逐步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民众将自觉遵守公共规则,同时国家自行消亡,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是相互衔接、动态发展而来的。江皓同志补充到,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下社会生产力将高度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将不断提高,要达到这样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后,王川、张思晗、强国豪等同志围绕“共产主义发展与国家消亡是如何实现的”、“如何理解‘民主仅仅意味着形式上的平等’”等几个话题发表意见、共同探讨,通过文本研读和相互交流,对国家消亡的过程和共产主义的实现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共产主义是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通过阅读书籍,各位同志也意识到,马列关于国家的学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将不断引导我们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不懈努力。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我们应珍视经典著作的理论价值,感悟革命先辈的思想魅力,为理论提升、实践发展汲取营养。


学习心得:

预备党员 彭苇苇

通过这次读书会,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家消亡这一概念和共产主义发展的路径。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机关不是人类社会在任何时代都有的,而是在阶级出现之后,为了实行一个阶级对其他阶级的统治才存在的。即使在号称为平等、自由、民主的社会,形式上国家权力来自全体人民授权,一切国家机关最后都要向人民负责,但只要社会还有阶级差别,实际上国家权力也是操持在某一阶级的手上,是压迫、统治其它阶级的工具。

那么从逻辑上说,在共产主义高度发展的情况下,阶级差别消失了,国家机关自然也要因为没有需要而消亡了。也只有到了那时,国家才能够逐渐、自行消亡。那时候,社会上物资丰裕,可以满足人人的合理需要,而一般人都有很好的教养,不会自私自利或贪得无厌,也不会使用暴力跟别人争斗。即使有极少数的例外情况,也可以靠有关的人或者凑巧在场的普通公民用集体力量来处理,而不需要设置专职人员来维持社会秩序。这时就是马克思列宁关于共产主义发展与国家消亡的基本认识。


入党积极分子 王川:

《国家与革命》第五章由四个部分组成,即马克思如何提出问题、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国家和国家消亡问题的看法,他们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的消亡而自行消亡。恩格斯所说的“公团”,是指巴黎公社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马克思所讲的“国家制度”也是指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国家制度,即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正在消亡的国家制度”体现了这一过程的渐进性、自发性,只是因为他们二人研究的题目不同,要解决的任务不同,回答的对象不同,所以强调的侧重点存在差异。

同时马克思指出,“民主愈完全,它也就愈迅速地成为不需要的东西,愈迅速地自行消亡”,民主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概念,其实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一旦社会全体成员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的平等即劳动平等、工资平等实现以后,在人类面前不可避免地立即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要更进一步,从形式上的平等进到事实上的平等,随之,作为强制机器的国家和作为国家形态之一的民主就会逐渐消亡。

对于马克思列宁关于“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的观点,我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再加上发言时有些紧张,在学习会上没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过听到其他同学的发言后更有体会,学习永远在路上!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