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晚7点,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罗新教授为武汉大学2020级历史学强基班同学带来一场主题为“引弓之民:游牧民如何参与中国历史之创造”的专题讲座。讲座通过腾讯会议线上举行,由胡鸿教授主持,2020级强基班班主任谢国荣教授出席,吸引了众多中国史界学者与外校学生观看。
引入
本次讲座共分为三个部分:汉代游牧问题、汉匈之争、关于中国的三个常见他称。
开讲
讲座一开始,罗教授便提出,过去的研究往往通过负面形象解释游牧人对中国历史的参与,认为游牧民对中国历史造成了干扰,而当前学术界的观点则是无论在何种意义上游牧民都对当前形成的历史产生了作用,由此引入本次讲座的主题。
在讲解游牧人群前,罗教授首先介绍了民族—国家语境的国家史与民族史。罗教授谈到,主体人群(中国历史即指说汉语的华夏人群)和边缘人群(即非华夏人群)都共同参与了历史,但在民族—国家史观下,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一定作用的边缘人群却遭遇了不平等对待。
在此也提醒同学们,从研究历史的角度需认识到,具有一定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社会体是由不太连续、稳定的政治体创造出来的。
首先,在第一部分“汉代游牧问题”中,罗教授主要从游牧民所说语言、分布地区、社会构造进行讲解。他指出,今天讲座所介绍的游牧民主要为讲突厥语和蒙古语的人群,并强调在此所说匈奴、突厥等均为政权,且政权不是民族,任何政权都是由多民族构成。分布地区上,游牧民主要生活在草原地带,且历史上⼤型帝国的中⼼都在东部草原。游牧帝国在经济上具有分散性与个体性,政治上为多部族、多语言的政治体,草原的自然环境为游牧民提供了牧马环境、木材物资以及军队集结场地等条件,由此发展壮大,对东亚定居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接着,在第二部分“汉匈之争”中,罗教授谈到全盛时期的匈奴对西汉形成巨大压力和包围,甚至在西汉早期汉朝用金钱以求和平,直到武帝时期才主动发动对匈奴的战争,但在“汉匈之争”中也并未取得绝对优势。汉匈之争的意外结局则是以汉朝占上风的姿态出现的和平局面。战争对汉朝和匈奴都造成了巨大影响,都给二者带来了经济、社会的破坏并出现有“土崩之势”的政治危机。另外,“汉匈之争”也带来诸多副产品。其一,促进了西域地理大发现,使东亚地区农业政权对西域绿洲国家和西方国家有了重要了解。其二,促使汉朝向南发展,西南、华南地区被纳入到汉朝统治范围之内,南方真正成为与北方同样稳定的统治区域。同时在这一部分,罗教授推荐了《危险的边疆》与《游牧者的抉择》两本书,便于同学们参考去整体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游牧关系和游牧人自身不同的多形态等问题。
最后,罗教授考虑到作为大一本科生的20级强基班同学目前知识体系还未深入构建,便以轻松有趣的“中国常见他称”作为讲座最后一部分进行讲解。在该部分,罗教授介绍了中国的三种他称,以及关于其语源的各种学说,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也加深了游牧民作为中外交流媒介的认识。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强基班同学与其他听众展现出对该讲座主题极高的热情,积极提问发言,罗教授对所提问题都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参会人员在评论区纷纷表示对罗老师的精彩讲述意犹未尽,在延长半小时后,讲座于9点30分圆满结束。在本次讲座中,罗教授对游牧民参与中国历史创造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讲述内容广阔丰富,讲解方式生动形象,同学们在本次讲座中收获颇丰,对游牧民及中国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