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历史学院2020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在振华楼中庭一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吴才智副教授主讲,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超、研究生辅导员谭文天、兼职辅导员郑光辉与历史学院2020级全体新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讲座主要围绕“心理危机有多远”“如何自助与自救”“怎么帮助身边的人”三个主题展开。
首先,吴老师通过列举实际生活案例让同学们了解到心理危机的含义以及对人的影响。他强调,危机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导致的心理功能紊乱现象,所以“危机”是否重大取决于当事人的感受是否明显。每个人都很难完全避免重大负性事件导致的心理功能受损、精神障碍和自杀危险,因此当同学们知道周围朋友或自己焦虑到没有办法恢复正常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寻求帮助,尽早发现、控制。
接着,吴老师详细地给同学们介绍了心理危机常见的三类情况及其对应的临床反应,帮助同学们掌握心理健康意识,学会主动识别并调节心理危机。他建议同学们要保持基本的生活规律,建立稳定亲密的人际关系,遇到心理问题不要等待、拖延,而应主动寻求信任的人或心理服务专业机构寻求帮助。解决心理危机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可能需要反复多次向心理咨询人员或心理医生寻求专业指导。
最后,吴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帮助他人心理援助的方法——询问、倾听、确认、劝说、转介、陪伴。他建议同学们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与身边需要心理援助的人进行交流。在倾听的时候我们需要多听少说,不批评、不打断、不喧宾夺主。在认真聆听之后要尽己所能地对其进行劝说。如果多次劝说谈话之后问题仍未解决,我们应该及时向辅导员或心理中心寻求帮助。吴老师以生动的案例、轻松的表达方式让同学们认识到:心理危机没有任何人可以免疫,但是只要我们伸手求助或给予帮助,危机一定是可以解除的。
随后,刘超老师总结了本次讲座的内容,并鼓励同学们“Everything will be okay in the end.If it's not okay,it's not the end,每件事的结局都是好的,结果不好那就说明事情还没有结束”。
在一片掌声中,本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圆满结束。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一样,是我们正常、快乐学习和生活的必要条件;一直以来,大学生、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各方广泛重视。2004年,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5月25日确定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并以“绿丝带”作为中国精神卫生的标志。本次讲座增强了新生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仅学习到了识别心理危机、寻求心理援助的途径,还了解了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这有利于新生在面对心理危机时能够更加合理地自助、助人。希望所有的本科生、研究生新生都能学会缓解、释放负面情绪,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充实内心,在珞珈山下度过一个健康、美好的求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