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战略作为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对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也注意到长江经济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2019年暑假,历史学院实践队成员赴我国西部三个重要城市的实践,主要关注上游川渝经济区的环保问题。
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项重大决策,也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为了更好的了解现在宜昌长江的生态情况,同学们特地对湖北宜昌环保局的汪科长进行了采访。经采访,我们了解到,宜昌市生态环保局主要负责长江水质的保护,并从2017年起响应国家考核要求,开始对长江水进行采样监测,通过多年的努力,宜昌整个长江流域治理渐渐取得很大成果,改变了前几年含磷浓度高的情况,2018年达到国家标准0.1%以下,宜昌长江干流的水质已经达到二类水的标准,接近水源地要求,可以说超额完成了国家目标。
江豚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因此汪科长还特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宜昌江豚的情况。江豚是一种很珍稀的水生动物,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因而有江豚出现的地方,代表了这一段长江水质有保证。对于环保局来说,江豚是检测水质的一种标准,大概在2018年,长江流域宜昌河段发现了江豚的痕迹,随着后来环境的改善,宜昌江段长江江豚种群从2至3头增至17头,甚至能与人类互动,都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良好相处。
有关同学们对航运破坏长江水质生态的担忧,汪科长也做出了很好的解答。他讲道,船舶产生的污染一直以来都是宜昌市政府一直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的管控污染,他们对长江上船舶配备的设施要求都比较严,要具备一定污水处理能力,并且回收的废油、废水等都要按照规定集中在岸上处理,除此之外他们还设置了专门的油污处理船以及岸电装置,可以处理漂浮在江面上的油污、垃圾等物,使行驶中的船只能够便捷地停靠在岸边接电,减少大气污染排放。
除了采访专业的工作人员,实践队的队员们还前往中国三峡博物馆进一步了解长江文化。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实践教育基地,本次实践队成员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了壮丽山水的神奇变迁,感悟大自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在当前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中,“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不能动摇的重要原则。博物馆有几个单元展览组成,《壮丽三峡》单元讲述了三峡地貌景观的形成和极具特色的三峡文明,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体现了三峡人的勤劳勇敢。《城市之路》单元则主要展现了在20世纪的100年里,重庆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文历史的传承。大量的历史文物资料向我们展现了老重庆的风貌。
一路上,大巴车上“共抓大保护”的标语、偶尔可见的路边分类垃圾桶、三峡坝区中央的垃圾拦截带,还有江边立牌上的“河长制”公示……川渝之行让同学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西南经济腾飞的热闹景象,还有“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和实实在在的环保践行。希望在这悠悠一江水的未来岁月中,有更多的人知晓并付出实际行动,共同守护这好山好水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