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院】舌战群儒展英华

——英二vs俄专辩论赛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20年11月30日 21:13   点击量:

11月21日晚,外院新生辩论赛的半决赛在外院拉开了帷幕,英专二班和俄专就网络匿名特性是否有利于公共议题的讨论展开了一番唇枪舌战。英二持正方,赞成该特性有利于公共议题的讨论,俄专持反方观点。双方辩手都做了充足的准备,激荡的脑力风暴为评委与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妙绝伦的高水准辩论赛,让大家对辩题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赛异常地焦灼,以至于连经验丰富的吕润洋学长都称这场比赛是他当评委以来最难评判的一场辩论赛。最终俄专以评委投票2:1险胜英二,俄专三辩李晓晗同学荣膺本场辩论赛最佳辩手。

首先进入立论环节,正方一辩王柯寒同学给出了对网络匿名的定义,并提出了判断匿名性对公众议题讨论是否有利的标准,即其是否有益于公众话语权的表达。随后她从两个方面对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阐释。首先,对身份的隐藏可以减小网民发声的压力,从而为网民带来表达观点的安全感。再者,中国存在大量的低文化,低学历,低收入的网民,匿名性的特点可以使群众摆脱社会地位的限制,弱势群体得以敢于站出发声,这保证了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并且提升了表达的积极性。反方一辩张贝贝同学则认为,匿名的机制降低了群众发声的责任感,还会带来无用信息的泛滥,会有大量的水军等数据造假的情况出现。人们将互联网当做情绪宣泄的平台,轻视言论自由的权利,当起了键盘侠。

接着,进入了驳辩环节,正方二辩杨依然同学指出,社交网络的主体是人,低素质的发言与个人素质挂钩而与网络的匿名性无关,并且,网络的身份也是个人人格的一部分,人们会自发地去维护自身的网络形象。反方二辩张诗雪同学继续就本方观点进行了补充,她认为,匿名性的特点会不仅会降低人们的责任感,更会降低社会的感知能力,引发人们产生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从而加剧偏激观点。并且,大量的无用信息会淹没权威人士有质量的发声,使得社会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降低。

紧接着,便是紧张的对辩环节,双方辩手字字珠玑,言之凿凿,围绕着话语权的表达与无用信息的标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将比赛带到了一个小高潮。

反方由三辩李晓晗同学完成了质询小结。她认为,正方在对辩环节所提出的对表达权的尊重仅是单方面的,并且举了一个“匿名回声谷”的案例,反驳了正方关于匿名性会提高网友表达积极性的观点,网友们在大量带节奏的言论中,反而会去畏惧“逆风输出”,不敢表达,这反而是对表达积极性的一种损害。而且,网络带来的平等性会使人们放弃换位思考,从而导致缺乏对彼此的理解。正方三辩许骁同学做出了精彩的应对。他首先指出,从众心理是来自于安全感的缺失,匿名的特性反而会缓解这一心理。其次,他继续强调,极端的言论是源于网民的个人素质的缺失,与匿名无关,并且人们会珍惜并自发维护自己的网络身份,同时,这些言论也会受到法律、网络平台规章制度以及人内心的道德尺度的约束。

终于,进行到了自由辩论的环节,双方就匿名机制的负面影响,无用信息的定义,话语权的表达等多个议题展开了全面激烈的交锋。

最终,进入了总结陈词环节。正方四辩史奥克同学重申了他们关于匿名前台匿名后台实名这一机制的看法,继续指出了反方对理性与非理性言论缺乏定义标准的漏洞,他还补充,匿名性正是让群众敢于发声的基础,而不会影响群众发声的积极性,反方关于匿名性会促进犯罪的观点是主次不分的。在这样一个开放、协作、平等、快速共享的互联网世界,正是匿名的机制使得话语权得以重新回归群众,使各个立场各个利益代表方的观点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反方四辩尹李祎同学则认为,正是因为匿名性的机制存在问题,网络言论才需要层层的把关。并且,当今网络世界各种层出不穷的亚文化会对主流文化与传统权威造成极大的冲击,作为理性人的我们,发表意见的积极性自然也会降低。再者,网络世界需要多元化的发声,需要去尊重差异,匿名的机制虽然带来了人们在网络世界中的平等地位,但也消除了对这一差异的尊重。在如今这一全民焦虑的时代,匿名性的特点也更使得人们可以随意不计代价地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情绪,对话语权的表达应兼顾权利和义务。

最终本场辩论赛以俄专的险胜收官,感谢双方辩手为同学们带来的精彩比赛!

赛后,英专二班的四辩选手史奥克同学表示,尽管对手十分的强劲,但每个同学都在准备过程中都倾注了十分的心力,他们在交锋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自己的风采和辩论的精彩,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尽管遗憾落败,但是通过比赛他们能够提升自我,和优秀的同学交流,是十分宝贵的经验与财富。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