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设】芦笙不停,舞不歇

——筠连县高坪苗乡文化旅游资源考察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21年08月06日 09:34   点击量:

2021728日上午,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赴筠暑期实践团队来到四川省筠连县高坪苗族乡考察。高坪苗族乡位于四川省筠连县最南端,与本县联合苗族乡、团林苗族乡接壤,与云南省彝良县洛旺苗族乡、柳溪苗族乡交界,是川滇结合部苗族经济中心和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

实践团队首先到达的第一站是高坪苗族乡英雄村四村小学。刚下大巴便受到了苗族人民的热烈欢迎,他们身着苗族传统服饰,演奏着传统乐器芦笙,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热情的微笑。伴随着欢乐明亮的芦笙声,老师和同学们喝下了好客的苗族人民双手递来的迎宾酒。

(热情的苗族人民)

喝过迎宾酒,来自四村小学的苗族学生们热情地拉过我们的手,邀请我们共同加入跳花山的活动。跳花山是汉语它称,高坪苗语叫“Nghouf daox zhab”或者叫“Tlat daox zhab”,意思是过年在山坡上以苗族人为主体,以跳芦笙舞为主要形式的聚会活动。芦笙舞舞步并不难,三步踩一步跳,但就在这简单的舞步与节奏中,大家无不感受到了质朴与纯粹的快乐。

“芦笙不停,舞不歇。”高坪苗族乡党委组织委员尹华英介绍,该乡英雄村苗族群众跳花山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在英雄村四村小学的操场上已连续举办了22届“苗山秀岭花山节”,已成为川滇结合部苗族人民过花山节的文化盛地。正月初一至初四是苗族人民跳花山的传统节日,每年在此期间前来英雄村四村小学跳花山的苗族群众和游客多达数万人。

(正在跳花山的苗族人民&同学们加入跳花山的活动)

随后实践团队走访了苗族聚居的村落,对英雄村、麻园村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几栋苗族特色民居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测绘。当地苗乡居民主要以山地散户养殖筠连黄牛的“藏牛于户”为主要收入来源,与近几年修建的小洋楼式村民住宅不同,苗族民居的空间布局充分反映了苗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典型的三开间,居中是仪式性的堂屋空间,两侧为卧室,阁楼上的夹层是干燥通风的储藏空间,靠近灶房的一侧保留了带火塘的起居空间,还充分利用地形的高差,在半地下室圈养牲畜。红窗白墙灰瓦的建筑,在青山茂林的掩映下格外醒目。

(三开间&圈养牲畜的部分)

我们去往的第三站是高坪苗族乡里的一条老街,这条街上聚集了几家制作苗族民族服饰的自产自营店。整个高坪苗族乡共17家自产自营店,其中一家的店主为苗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经介绍传统苗族女装绣花布料多为绸缎、白底棉布或麻布,但现代苗族服饰在苗绣工艺上进行了创新,常选用红、蓝、绿、紫等色丝绸或化纤,绣线也从传统麻线、棉线变为毛线、膨体线、金线、丝线等。苗绣的色调常带有强烈的夸张色彩,按照民族审美习惯,大胆灵活地加以运用。店主还向我们介绍,裙边刺绣上的每一部分都有其特殊的意义,由于苗族历史上并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聪慧的苗族姑娘便用刺绣来记录生活,一条条彩线是先辈们跨过的一条条河,一个个三角形则是先辈们翻过的一座座山,这些都赋予了苗家刺绣更深厚的意义。同学们在店家的盛情邀请下试穿了部分在售的苗族传统服饰,并和店家合影留念。

(苗家刺绣的纹样&欣赏苗家传统服饰的同学们)

尽管调研结束了,浓浓的苗乡风情就像不停的芦笙,不歇的舞,一直萦绕在大家的记忆中。

(试穿苗家传统服饰的同学&与苗族传统服饰店主合影留念)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