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日星期六上午九点,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开展建筑生专业学术交流与展示活动。本次活动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邀请了包括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内的六所建筑名校,甄选了各校各年级的优秀作品在城市设计学院专教老子大厅进行联合展出,六所院校的学生也在专教报告厅进行展示与讨论。
首先,党委书记张仁杰在老子大厅发表开幕式讲话,本校师生和到访师生都驻足聆听。书记先讲述了武汉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开创和发展,指出尚存不足,希望通过与其他学校的交流学习来更好地提升武汉大学建筑学的人才素养,并对各所建筑名校前来交流的老师与同学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开幕式结束之后,老师与学生们自由参观学生作品展示,从中相互感受其他院校建筑学学生的专业水平。
接着,在专教报告厅进行的学生作品展示中,各个学校的同学都表达了他们独特的思维和设计,无论是新传统体验馆中独特的天井设计,还是《小菜场上的家》的方便温馨的围街;无论是充满回忆气息的小茶室,还是曲线优美的回旋之宅;无论是刹那间脑海跳出的粲火银花,还是真实与想象之间的点点发现,都令人被巧妙的设计所惊艳折服,每一个细节都深藏用心。
之后,来自各个高校建筑学的同学们展开了对各个学校的教学重点、课程安排以及设计周期的热烈讨论。当谈及团队调研时,同济大学的同学邓希帆谈到合作的重要性,一个设计会通过所有人想法的结合而变得完备。
接下来的讨论是关于设计课以外的课程的开展情况,天津大学同学指出学校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对于这样的安排,她认为其他课是设计课的一种补充,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个人的设计倾向来进行个人的选择,选择对自己设计风格形成有益的课程。而同济大学的同学则表示自己的学校开展了许多必修课,包括构造课,园林史等等。提及各大学的院系特色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同学表示,学院鼓励自由创作,主要思路要来源于自己,老师只是在材质和结构等方面对学生提出建议,指出建筑是为了自己做,而不是为了别人,所以要学会从自己出发。而北京建筑大学则更加注重跟客户的交流方式,包括聘请建筑师进行角色扮演,老师作为甲方,以此来提高同学们和客户的交流能力。而武汉大学则具有注重文化和对其他学术包容的特色,更侧重于灵感的来源。不同大学的不同特色在这里交融,使在座的同学受益匪浅。
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都感悟颇深。我们在学术交流中成长,我们在讨论中琢磨。相互借鉴吸收,取长补短向来是历史上学术中最重要的一笔,也相信通过同学们对自我学习方法的改进,城市设计学院的学子们会展现更优秀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