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记者:杜年鹏 吕奕霖
图片记者:李莫寒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交媒体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摄影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沟通与表达工具。为帮助哲院学子掌握摄影的基本知识与技巧,提升审美素养与创新能力,从而为学术交流、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提供有力支撑,促进个人多元发展,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采取“理论+实践”的形式,于3月9日举办了以“透过镜头看世界”为主题的摄影培训,并于3月13日组织了户外实践活动。活动特邀武汉大学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摄影团队负责人韦冠丞担任主讲人,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积极参与。

培训伊始,韦冠丞首先通过分享自己在香格里拉的拍摄经历,传达了自己的摄影理念——技术的完美固然重要,但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镜头中所呈现的真实情感。他鼓励大家摆脱对“大片”的执念,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瞬间,让拍摄风格回归本真。
接下来,韦冠丞通过生动的演示,详细介绍了单反相机与无反相机的差异、不同相机画幅的区别、不同相机按键的功能、以及相机的多种持机方式等基础知识。针对新手常见的操作困惑,他特别提炼出了几个核心要点:菜单键是设置的核心,半按快门可以实现精准对焦,持机姿势要注重稳定性等。
在大家对相机构造有了基本了解后,韦冠丞进一步讲解了曝光三要素的平衡技巧,涉及光圈、快门感光度等相关知识,并提醒大家“欠曝未必是缺陷,暗调也能营造独特氛围”。 此外,他还向大家分享了三分法构图、对角线构图以及对称构图等常见构图技巧,并结合实际拍摄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韦冠丞分别向大家介绍了会议摄影、活动摄影以及人像摄影的注意事项,并强调技术是基础,情感是灵魂。例如,会议摄影需要捕捉演讲者的动态瞬间,活动摄影应关注人物互动的细节,而人像创作则应展现拍摄者眼中的独特美感。
最后,韦冠丞通过PS实操演示,向大家展示了光学矫正、污点修复等后期修图的基础功能,并强调“适度修饰”的重要性。正如他所说:“后期是摄影的延伸,而非颠覆。”培训结束后,同学们围绕曝光三要素、构图技巧以及修图技巧等内容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与提问,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哲学学院于3月13日组织师生前往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展了一次户外摄影实践活动。大家对文物摄影、人像摄影和会议摄影等场景进行了实操训练。针对同学们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团队通过现场演示,详细讲解了拍摄角度调整、光线运用和构图技巧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解决了展柜反光、弱光环境拍摄等实际问题。

“摄影是我们发现并捕捉美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理论指导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摄影的基本原理与技巧;在实践活动中,他们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用技术定格瞬间,用情感赋予意义。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形式下,本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摄影技能,更增强了他们对美的感知力,激发了无穷的创造力。透过镜头发现世界的独特之美,这不仅是关于摄影技术的学习,更是从技术向艺术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