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赴福建省建瓯市“邻避”现象考察队到达福建省建瓯市。7月29日,队员们通过采访上级环保部门与考察垃圾中转站实地相结合的方式,既把握了环保部门的方针政策,又切实了解了实际执行情况与群众意见。在未来两天,队员们还将在垃圾中转站周边居民区发放问卷并进行随机采访。本次活动将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深入考察“邻避”现象,并加以哲学的视角分析,期望取得较为理想的实践成果。
考察地选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需并行
福建省建瓯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公元196年以汉献帝年号设立建安县,是福建省第一个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县。建瓯世代重视文化教育,名人辈出,人才荟萃。随着改革开放,建瓯的经济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发展过程中,优美的环境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难以避免产生了冲突。而建瓯市也在积极探寻着解决之道,力图平衡二者的关系,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相互促进。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是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迈得好不好,怎么才能迈好?这是建瓯市环保部门、当地居民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考察队员致力考察的关键问题。
环保部门:关注环境问题,保持实干精神
7月29日上午9点30分,队员们到达建瓯市环境保护局,与建瓯市环保局副局长肖和先生进行了为时两个小时的访谈。肖副局长首先表示了对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赴福建省建瓯市“邻避”现象考察队队员们的欢迎,并肯定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意义,鼓励大家继续保持实干精神,关注环境问题。
随后,队员开始围绕“邻避”问题对其进行采访。肖副局长简要介绍了环保局的日常工作,并举例说明了环保局在一个项目建设前后担任的角色。他谈到,环保局需要审批每个建设项目,例如房地产的排水系统。当建设完成,环保局将进行验收。居民入住后,环保局会再次检查有关环保设施。此外,肖副局长还对环境问题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城市规划对环境有较为基础的影响,发展中的城市更要注重城市规划。
这次谈话更新了队员们的观念,让队员们了解了环境工作的基本内容,愈发觉得环境工作“任重而道远”。
部分居民看法:请远离我家
除了从环保局方面了解“邻避”现象,实践队还选择了建瓯市内的县前垃圾中转站和水西垃圾中转站两处进行实地考察。两处垃圾中转站虽均避开热闹的市中心,但是周围仍有不少住宅区,是关于“邻避”现象较为典型的考察点。
队员们首先到达水西垃圾中转站。水西垃圾中转站有两个垃圾处理口,整体外观较新。相比于水西垃圾中转站,县前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时间更长、外观更为破旧,且只有一个垃圾处理口。队员到达时,垃圾中转站正在运行工作之中,因为高温的散发出强烈异味。队员随机询问了过路行人的一些看法,他们大都认可垃圾中转站的重要性,但却也不愿意垃圾中转站建在自家附近。相信在接下来的实践中,通过进入周边居民区调查,队员们可以收获更多的有效信息。
本次实践意图从当下热点出发,关注环境问题,这是一次紧跟时代步伐的实践。从哲学的视角分析,探讨问题解决之道,这是一次与专业学习密不可分的实践。通过这次活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赴福建省建瓯市“邻避”现象考察队的队员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积极发挥青年学子的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