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菜礼虽薄,诚敬不减

​ ——武大学子行“释菜礼”纪念孔子诞辰2572年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21年10月01日 22:22   点击量:

《周礼》云 “春入学,舍采合舞。”(按:“舍采”即“释菜”)《礼记》:“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然后释菜。”释菜礼是学子礼敬先师的祭仪,以枣、栗、青菹、芹等薄物,表达学子的诚敬之心。其中,水芹代表青年学子,青菹用以代表才华,红枣寓意早立志,栗子代表敬畏之心。

2021年9月28日,时维先师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七十二年,武汉大学弘毅学堂国学班学子,于问津书院行释菜礼,祭至圣先师孔子及四配十二哲,以表诚敬之心,以示向学之志。

问津书院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孔子河畔,始建于西汉年间,以弘扬儒家文化为主脉,并因《论语》中孔子周游列国至楚,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而得名。

本次释菜礼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祭祀孔子及四配,祭祀孔门十二哲,读祝文,郭齐勇老师致辞, 与祭者齐诵《论语》节选。

8时,通赞一声洪亮的“排班!”,赞引、执事者、陪祭官、献官依序入场,释菜礼正式开始,全场肃静。

献官在赞引的引导下,于 “盥洗所”洗手,再至“酒樽所”,“司樽者”酌酒于爵中,“执爵者”与献官、赞引共同至供桌前献祭。在《文王操》高古端严的旋律中,祭祀者存敬畏之心,一步一行,一跪一兴,叩拜先圣,礼敬先师。

祭礼毕,由国学院孙劲松老师读祝,孙老师向先师行礼,继而恭读祝文。“维先师孔子诞降二千五百七十二年吉辰,武汉大学国学院后学郭齐勇谨率同侪学子,敢以庶羞醇醴,鲜花时果,致祭于先师灵前,濯手拈香,再拜稽首,而辞曰……”

随后,国学院郭齐勇老师致辞。

郭老师开宗明义,为我们阐明孔子在华夏文明史中的地位。“孔子,继承了他生前两千五百多年的中国文化,又开启了他身后两千五百多年的中国文化”。

随后,郭老师点明了中华文化是理性的、学习的文明。“我们的文化,孔子所继承所开发的文化,它和世界其它的文化不一样,它不是以宗教信仰为主导的,它是以理性的学习为主导的。”

郭老师对吾辈后学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我们在座的各位学子,我们要立志、向学。我们是学习的文明,我们要做好学生,一辈子做学生。我现在还在坚持学习,坚持背一点、读一点。希望你们在年轻的时代,多读书、读好书,要像孔子那样学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这样才是我们对孔子最好的纪念。”

最后,众人齐诵《论语》选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忘圣贤教诲。

礼成。与祭者诚敬不减,恭谨而退。

在当下,我们复原古礼、礼祭先师——在各司其职的仪节间,体味“居处恭、执事敬”的作风;在一盏一爵的供奉间,实践尊师重道的准则;在句句“子曰”的教诲中,明达向学之志、修身之法。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粒,藜羹不糁,而犹弦琴于室。”当此之时,“颜回释菜于户外”,奉于夫子,敬师于困厄之际,释菜于危难之间。这份对师者的至诚至敬,对道义的坚定追寻,实乃天下学子之楷模。

今日,作为武汉大学弘毅学堂国学班的学子,我们行释菜礼于先师,所怀诚敬之心,亦岂止于夫子一人?岂止于当下一时?这份对师者的诚敬之心理应融入我们的血脉中,流淌在为学之路、人生之路上。其礼虽薄于释菜,其情则重如泰山。

行一场释菜礼,守护一份诚敬之心,一份尊师之道、一份向学之志。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