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辑】我们能够战胜贫困吗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于粤、鲁、鄂、湘等地红色“云”教育实践队纪实

来源: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 : 2020年08月18日 14:19   点击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2020年底我们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实践队将到十八洞村开展考察和学习活动,以便了解十八洞村的脱贫奥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的思想并探索“产业扶贫”和“精神扶贫”的秘诀。

十八洞村周围虽然没有“名山大川”阻隔,但周围仍是山野重重,地处川湘贵交界处的十八洞村生活着数户苗族人民。交通不便、缺少产业、观念闭塞的小村庄曾是湖南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这里却创造了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扶贫奇迹。

在本次“云教育”活动中,就由向仁雨同学通过直播的方式带领队员参观十八洞村的新面貌、探究这里的扶贫奥秘。

向仁雨清晨早早出发,乘车向矮寨,爬上蜿蜒的德夯十八弯,人与悬索大桥相齐,壮美峡谷尽收眼底。

在进村之前,路边上多了一个巨大的“十八洞村”的碑石,看来精准扶贫施策之后,十八洞村不再封闭,大山里的人们也赶上了全面小康的快车,原先充满砂石的泥泞土路被平整的柏油路替代,交通闭塞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早晨的十八洞村被珐琅质的天空围绕,周围山林葱郁、阳光明媚,与过去不同,现在这里四处弥漫着幸福的气息。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自此,十八洞村便创造了扶贫奇迹,成为了全国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在向仁雨同学镜头下的村部纪念馆里,这个事实变得更为清晰。在总书记的指示下,现在的十八洞村不仅因地制宜地兴办起了猕猴桃、苗绣、矿泉水等第一、第二产业,还通过吸收社会资金,打造了特色的旅游业,现在的十八洞村不仅实现了经济上的扶贫,还通过各项活动完成了精神扶贫。


走出纪念馆,向仁雨同学带着大家到如今的十八洞村实地考察。现在的十八洞村没有了以往的落后风貌,村舍房屋虽算不上豪华,但朴素可爱、俨然舒适。村中道路虽算不上宽广,但平整大方、四通八达。曾经容纳村民们和习近平主席促膝长谈的土坪,现在铺上了平整的石板,装上了围栏,接上了自来水管,还更名为“精准坪广场”。

这里早已实现了“村村通”,无线网全覆盖,长行村镇银行设置了业务点,梨子寨中还“进驻了”ATM机,极大地便利了村民的生活,田里“生长”着的正是产业兴盛的证据,蜂蜜、猕猴桃......这些“精准的产业”为村民们带来了小康生活,这里已经成为扶贫工作的示范基地,是每个共产党人、扶贫工作者心中的“圣地”。众多的事实摆在我们眼前,告诉我们“扶贫要精准”的朴素真理。

“扶贫”这个名词对青年学子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这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贫困户的生活状态、扶贫工作的进展与成果、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就。本次活动对于厚植同学们心中的家国情怀和扶贫情结有着极大的深化作用,能够增强大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激励更多珞珈学子继续投身于帮助人民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努力中。

本次“云”教育活动以扶贫教育直播为主要形式,并鼓励队员们撰写相关感悟和心得。在查找相关资料后形成公众号推文,在班级、院系等公众号上发表,鼓励更多的青年学子了解十八洞村的扶贫奇迹、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帮助人民脱贫致富的实践中去。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未来网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05003330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