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人民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广大青年志愿者和各级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积极行动,大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不忘志愿初心、矢志奉献社会、营造良好氛围,以实际行动向党的十九大献礼。为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落地、落细、落实,凝聚起更多的优秀青年投身于志愿服务的热潮之中,不断树立“青春志愿行,共筑中国梦”的长期志愿服务理念,10月27日下午,由武汉大学国际推广与文化交流协会(简称IPCA)组织的IPCA“筑梦者”支教团队到达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孟垅小学,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支教活动。“筑梦者”支教队由19位港澳台生和11位内地生组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十九大中强调的奉献精神,给孟垅小学的孩子们带去温暖。

(孟垅小学热烈欢迎武汉大学志愿者们)
大山外的世界·文化拓展课
支教队的这30位志愿者大多是港澳台生,他们给小朋友们上的第一堂课是文化拓展课。五名志愿者们分别为小朋友们展示了内地与港澳台以及世界各地的独特文化。清水断崖,东方明珠,大三巴牌坊……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志愿者们的讲解,露出惊叹又向往的神情。谢佳君同学说:“大山就像一口井,但我们不能让孩子们做井底之蛙。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在中国,还有香港、澳门、台湾这些地方,拓展他们的眼界的同时,激发他们对外界的好奇心,让他们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大山里的朗读者·阅读与分享
阅读课上,孙酩皓和郑家芳带着小朋友一同朗读了朱自清《背影》的经典片段。品读完《背影》之后,志愿者们给每个小朋友下发课外读物,并让小朋友们回家写下关于自己的小故事,第二天带来与班里的人一起分享。孩子们捧着新书爱不释手,笑开了花。第二天,孩子们在讲台上分享他们的小故事。阮鑫鑫写道:要跟阮念念做很好的朋友,并且希望能与他們一起向上。孩子的故事简单又纯粹,却包含了真挚的爱与天真,无不令所有志愿者动容。

(大山里的朗读者:孩子分享自己的小故事)
启蒙·新思维
志愿者们认识到,短短三天时间不能为孩子们带去丰富的知识。他们希望课程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起到科学启蒙作用。为此,志愿者们设计了物理化学课和航天航空知识普及课。负责物理化学课的李文检把实验用具放到讲台上,孩子们纷纷好奇地站起身向讲台张望。李文检拿出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放入几片泡腾片,盖上瓶盖摇匀,打开瓶盖后,瓶中的“色素水”随即喷涌而出,仿佛火山爆发。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教室里尖叫声不断。

(志愿者给孩子们上物理实验课)
航空航天科普课堂上,孩子们看到林嘉盈带来的手工飞机都兴奋不已,惊呼“太酷了”。在志愿者们的指导下,孩子们齐心协力,合作完成了飞机模型的组装,做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飞机。

(孩子们自己做的手工飞机)
接下来几天,IPCA支教团队陆续开展了手工智力课、音乐舞蹈课、运动会等课程以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还设计了安全知识普及课并进行消防演习,给小朋友们普及防火避险知识。志愿者们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希望借此拓展孩子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思考与创新。

(志愿者给孩子们上手工智力课)
经过三天的支教活动,志愿者们对孟垅小学的孩子们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随着时代发展,孟垅小学显然已经在城市化的潮流中处于劣势,学校竞争力越来越弱。校长孟祥能表示:“教学楼已经是危房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五年之内想办法盖一栋新的教学楼。” 孟垅小学的学生们大多为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平时由爷爷奶奶抚养。孟垅小学如今面临较严重的办学窘境,孩子们的生活和身体状况也着实堪忧。但更深层次的是,如何弥补孩子们精神上的需要和父母关怀的缺失,这个问题考验着社会各界慈善人士。

(志愿者采访孟垅小学校长孟祥能)
青年志愿服务的魅力在于实践,志愿理想、人生梦想都需要融入脚踏实地的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数次对支教团工作作出批示,给志愿者回信,勉励青年人弘扬志愿精神,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此行孟垅小学支教活动,不仅让爱心从东湖之滨撒向大山深处,还让志愿者们深刻地认识到,新时代的青年理应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成长成才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将自己最灿烂的年华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武汉大学IPCA“筑梦者”支教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