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记者:胡文博
图片记者:陈炎灵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是推动全球阅读的重要时间节点。这一源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的日子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不仅激励着人们在书籍中汲取智慧、开阔视野,更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法苑辩功能性团支部于4月3日下午举办“书香激辩·思辨同行”主题团日活动。活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通过法学经典荐读、思辨能力训练两大板块,推动团员青年在阅读中筑牢法治信仰、在辩论中锤炼实践能力。
法学经典荐读:碰撞法治智慧
活动伊始,支部成员围绕法学经典展开深度交流。几位同学分别分享了他们的读书体验:24级辩论队成员胡文博同学以《正义的回响》中“150碗扣肉”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司法裁判中“法理与情理的平衡之道”:“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每个个案的判决都是法理、事理与情理的平衡。公平和正义,不仅要在法条中体现,更重要的是不能单从理性出发,要在每一桩个案中注入关怀、抚平伤痛、让人民感受到温暖的正义。”此外,23级辩论队成员胡杨同学结合《法治的细节》中“张扣扣案”的法学分析,提出法律人既要做规则的捍卫者,也要做温情的传递者;24级辩论队成员柏洋同学通过《批评官员的尺度》解析“《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引发团员对言论自由边界的思考,大家就有关法律问题展开激烈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思辨能力训练:锻炼法律人核心素养
接着,24级周麟珈就辩论队寒假推荐阅读书目清单分享他的“思辨能力提升书单”——《统计陷阱》通过“辛普森悖论”揭示数据陷阱,《简单的逻辑学》拆解21类常见逻辑谬误,《公正》前六章围绕电车难题展开伦理思辨……大家收获颇丰,“种草”了不少思辨类书目。23级队长组成员陈炎灵同学现场演示如何运用《批评官员的尺度》中的“实际恶意原则”,破解“网络谣言治理中的权利冲突”辩题。“沙利文案中的判决,体现了对于新闻媒体的言论自由的保护,但是很可惜这种保护后来被解读成为一种规则,应用在与新闻自由相关的司法审判中,这就是实际恶意规则。”

本次团日活动围绕“书香激辩,思辨同行”主题,通过好书推荐、辩论书籍分享几个环节,引导队员们多加阅读,夯实法学素养,淬炼法治信仰。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作为法科学子思辨交锋的重要阵地,今后法苑辩也将结合学科特色举办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坚定法治信念,增强思辨能力!